红丝石从唐宋时期开始被关注,成为诸砚之首,产地是山东临朐,在唐朝,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 产地是在青州的黑山。至宋末石源枯竭,历朝虽有产出,但数量相当稀少。
红丝石的特种有:泥质岩、硬度6.5左右,敲击声很脆,无厚料,从侧面看层状沉积岩特征明显,红黄相间,正面出现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红丝。
红丝石纹理细腻,硬度适中,易于打磨,又是制作砚台和其他工艺品的优质材料,成砚称"红丝石砚"或"青州红丝石砚",质地嫩润,发墨如油,蓄墨似漆,不渍墨,不损毫,匣藏不干涩,砚内色彩纹理美观和谐,是历史上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这种石头在宋朝就已经面临枯竭,原因是它的质地最适合制造砚台,由于其特殊材质,使得红丝石砚不渍磨,不损毫,文人墨客推崇的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随着红丝石资源的日渐减少,那些具有悠远文化气息的砚 台作品连连升值。红丝石作品升值空间大,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