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只是技艺,更是情感的传达。 ——列夫·托尔斯泰
在景德镇陶瓷之中,有一种艺术形式极为特别,似画而不用纸,那便是盛极一时的“瓷板画”。以瓷为纸,以料为墨,创造出了中国书画与瓷的完美结合。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敖堃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早在隋唐时期,瓷板就有出现。明宣德年景德镇御窑厂开始烧制用于建筑装饰的瓷砖。

后来随着制瓷工艺与成型工艺的提高,到了明嘉靖、万历时期,瓷板除了用于瓷砖之外,还在家具和文房用器上开始出现了少量的镶嵌瓷板。
据文献记载:“万历十五、十六年间,诏景德镇烧方筋屏风不成,变而为床,长六尺,高一尺可卧……”清代康熙年间,出现了大量的家具镶嵌艺术,工匠在平板素瓷上精心绘制后,再经高温烧制,是为瓷板画的滥觞。

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
瓷板画因为上色之后再经过高温烧制,其化学性能都很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一副瓷板画保持数十年都依旧鲜艳如新。瓷板画可以装裱,也可以嵌入屏风之中,还可以制作成为陶瓷摆屏,极具观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