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画收藏界,一贯以来有“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的收藏准则,这让扇面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艺术市场中。不过,这个规则在近几年悄然发生着变化,扇面收藏开始跳出原先的局限。随着各大拍卖行的精心组织,不断以专场出现的扇面拍卖,也在这两年不断地刷新着拍卖纪录。

收藏界有言,“一尺扇面三尺画”。在扇面市场,在近两年更是表现为“不以尺寸论英雄”。去年,各地拍卖行都专门设置了扇面专场,无论是成交结果还是成交率都没让人失望。其中明代唐寅的《江亭谈古》以1150万元刷新了扇面的拍卖纪录,也是扇面首次破千万成交。
小扇面的大行情在去年被全面引爆之后,匡时等多家拍卖行已为今年的扇面拍卖再次做好了准备。去年破千万成交的记录能否在今年拉动整个扇面市场?“半为风雅半为金”的扇面今年能否再继续领跑“小众收藏”?
高性价比的藏品
扇面专场的高人气、高成交率和高回报率似乎从二十年前的第一场专拍就开始了。
专家指出,扇面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在稳定中跟着市场走势增长,无论书画市场起伏如何,扇面一直特别稳定。”这二十年的市场中,专家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市面上看到的好东西越来越少,拍场中的人却越来越多,普通的东西价格越来越高。
对于近几年来扇面市场突然破千万的“不稳定”上涨,专家并不觉得奇怪。“扇面很少受大市场的影响,买扇面的人更大部分是出于爱好,而非投资,所以常年以来扇面的基础市场存在,而且很扎实。本身扇面量就少,现在买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两年的市场中,大家的选择都偏向精、雅的东西,扇面精雅且形式、品种丰富,再加上目前的市场让大家觉得小的雅玩是最安全的投资。”
与此同时,专家也看好今年的扇面市场,特别是宋、明时期的作品,“基于市场的稀缺性,晚清民国的扇面能拿100件出来,宋代和明代的只能拿出十几件。”
要“名人”更要精品
在扇面的强势劲头背后,不难发现,带动整个扇面市场走高的还是名家精品。名人的号召力被看作导航仪,但熟知美术史且具备火眼金睛的藏家都知道,这并不能是选择时的唯一标准。这不但因为同一艺术家不同创作时期作品风格不一,更与作品是艺术家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有关,有应酬之作,也有临摹前人之作。
专家建议:“对年代的要求自然是越早越好。另外要对画风有系统性的认识,虽然名人还是那些书画名人,但因为扇面尺寸小,作画难,这更注重个人的画风。而画家的精品是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投资一定要选艺术家的创造之作。如果接触不到一线名家,退而求其次选二线时,更要注重精品之作,要选艺术家顶峰时期的作品,技艺娴熟、具有个人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