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水墨画。变幻无穷的黑白常令我沉醉,用这个形式表现我对自然和人生的感受是我最愿做的。”
周思聪
中国画中,技法易得,画中的意境与灵魂太难得。
相较同时代画家,周思聪的创作从不随波逐流,皆源于内心的本真与艺术的敏感。她笔下的彝女与荷花系列作品是熟稔艺术技巧与情感的契合,画中独有一种自由纯净和生命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周思聪与画友结伴赴大凉山写生,看到了跟画报上一味“载歌载舞”全然不同的彝族同胞的生活。
彝女们荷物、拾谷、浣纱……晨光熹微中出行,暮色将至时归来,这种自然的、苍茫的人类原生状态触动了画家的内心,“我到了那里就有一种共鸣,好像在上一个世纪的梦中曾经相见,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融洽。”
周思聪凉山速写
周思聪油画《母与子》
写生归来后她创作了一系列彝女题材作品,标志着人物画创作新阶段的开始,从《矿工图》宏大悲怆的社会性主题转至平淡内敛的生活性主题,构成了她艺术生涯中一次深刻的自我超越。
周思聪(1939-1996) 归 镜心 设色纸本 甲子(1984年)作
《归》作于1984年,较之最初创作彝女画作时渲染的沉重浓郁气氛,此时已开始淡化劳作中的沉重感,抽离苦涩的意味,突出彝女平凡质朴的形象。笔下的线与色并不循规蹈矩,却能紧扣造型与主题,兼具不经意的微妙意味,在法度与自由之间求得平衡。
高更Where Are You Going(1893),Hermitage Museum
周思聪在谈及高更时写到”在人世间那些仁义道德的伪装面前,他绝不会自惭形秽……这也是他找到最后归宿时,在那孤岛上与土著人同居,感到如鱼得水的原因。那些土著人……他们的心灵是自由纯净的,艺术最需要的就个。”她所追求的质朴与纯净在高更画中得到了共鸣,大凉山即是她的“塔希提岛”。
“贯穿她(周思聪)一生的作品有两条主线,一是人情充盈而又干预世事的人物画;另一是携观者一同超凡远尘的荷花系列。似乎她执自己生活与艺术中对立的两端而和谐之,藉以诠释她的艺格和人格。”
荷花为周思聪晚年的重要画题,周思聪把她的荷花系列称为“清净世界”。
周思聪(1939-1996) 烟霞为伴 镜心 水墨纸本
《烟霞为伴》绘荷花氤氲在迷蒙的雨雾中,物象皆作模糊与虚幻的处理,巧妙的用墨、用水、用矾,营造出一种高渺超凡、清空独绝的气氛和情调。
《烟霞为伴》出版物
周思聪(1939-1996) 红荷初绽 镜心 设色纸本
《红荷初绽》以淡淡的墨色与时轻时重的笔致绘出半塘荷叶,红色的小荷在叶片簇拥下娇嫩绽放,在抽象中呈现精微的趣味。
《红荷初绽》出版物扉页
周思聪极喜爱的一句“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真”,正是她笔墨世界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