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秋拍齐白石《山水十二屏》以4.5亿元起拍,经过70余次激烈的竞拍,最终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9.315亿元的天价刷新了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齐白石个人拍卖最高纪录。相比较齐白石最著名的花鸟草虫画和水族虾蟹画,他的山水画艺术价值到底几何?他的山水画特色是什么?这套《山水十二屏》的市场地位何在?
大师范曾却说:“我们从未见到齐白石认真在中国山水画史的丛林中漫步,也从未见到一幅齐白石认真临摹宋、元、明、清前辈的作品,如果一定要称赞齐白石的山水画发展了传统山水画,那必然掉进盲从的深渊。拍卖场的热闹,冲昏了评论理性。高凡丁先生规避了就齐白石山水本身优劣评论的困境,他谈的是为什么“贵”,而不是为什么“好”然后“贵”。我们于是知道了是因为稀缺而贵,因为流传和聚拢的复杂过程而贵,齐白石所签名号不同而贵……不一而足,这正是高凡丁先生文章提供给我们的可贵信息。
也许,英国文艺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可以略为齐白石的山水画辩。他毕竟画得和任何人不同,然而“不同”和“好”恐怕不是同义词,我大可以说齐白石的山水画有些意味,但并不那么好。”
已经作古的画家齐白石的美誉度上升到人民艺术家,画坛巨匠。而健在的画家范曾却面对颇多的争议与诋毁。事实上,范曾艺术水平一般,远远没有望到齐白石项背。
齐白石并不是件件作品都是精品,他也生产有一定的败笔,乃至垃圾。但是齐白石的人生并没有败笔,并没有抛弃祖国,也没有流水线作画,更没有夺朋友之妻。
客观讲,齐白石的山水画既有传统,也有创新。在传统方面,他受石涛、八大山人、米芾影响较大,早期山水画明显学习《芥子园画谱》。在1922年齐白石画的《戏临大涤子八开》山水册中,不难看出他对石涛的推崇。齐白石曾说:“我对大涤子是平生最所钦服的”,并作诗“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除了石涛外,米氏云山也对齐白石产生了不小影响,在山水画中大面积用墨法来表现,在当时的同辈山水画家中很少见。而构图求简,用笔大胆,则明显学习了八大山人的画风。他的山水画创新成分更大,尤其在他“五出五归”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生多了。在1910年齐白石画了一套50多幅的《借山图》,虽是册页,尺幅不大,但图式和笔墨完全是自家画法。陈师曾在画后写跋语:“画我自画自合古,何必低手求同群”,对齐白石的山水画给予较高评价。如重庆博物馆藏的“山水十二屏”其中一幅就题到“我尝游安南,由钦州之东兴过铁桥,有万蕉中见野屋,风景绝佳,已收入借山图矣。”大约在1922年左右,齐白石逐渐形成了自己个人的山水画法。他在一幅《山水四条屏》中题到:“此画山水画法,前不见古人,虽大涤子似我,未必有如此奇拙。”
运用大写意的笔法来画山水,是齐白石对近代中国山水画的一大贡献。齐白石曾云:“作画须有笔,方使观者快心”,这里的“有笔”就指大写意的超迈纵横,他将徐渭、八大山人的墨法、笔法神奇地继承下来,创造性地运用到他自己的山水画中,山石的勾勒、点染,树的画法,粗放简洁,挥写自如,观之使人快心。《山水十二屏》恰恰是一套这样的“有笔快心”之作。
范曾大师说齐白石的山水不是因为好而贵,那齐白石怎么成大师的?记得毕加索看过齐老的画后也受到一些艺术启发。范曾说齐白石的山水画只是因为稀缺而贵,那我问一下范大师:艺术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哪一件不是唯一的呢?世界上也只有范曾大师是流水线作画的艺术家,颇具范大师特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