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 7月27日,出生于广州市; |
1971-1973年 | 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美术组学画画; |
1972年 | 1月,15岁半,第一次发表作品,水粉画《师徒》刊登于《广州青少年报》;陆续在《广州青少年报》发表插图作品一批; |
1973年 | 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高中毕业;到广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锻炼; |
1974年 | 考入广州杂技团任舞台队美术学员;学习和主持过舞台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水粉画《杂技新秀》入选广州市美展; |
1978年 | 国画《杂技新秀》获广州市美展三等奖;加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
1979年 | 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出版门画《莺歌燕舞》;国画《美的旋律》入选建国三十周年广东省美展; |
1980年 | 年画《喜洋洋》获第一届广东省年画评奖三等奖; |
1981年 | 创作出版连环画《峡山猿踪》(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
1983年 | 广州美术美院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创作《八月的风》为广州美术学院收藏;7月,分配到广州美术馆工作; |
1984年 | 创作国画《度假村》入选建国三十五周年广东省美展;开始陆续撰写画评、散文、随想等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 |
1985年 | 国画《度假村》发表于《特区文学》封底; |
1986年 | 国画《秋风乍起》、《夏日炎炎》入选国际青年年广东省美展;国画《绣花女》入选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学生研究生作品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七王子》;8月1日至10月31日,在文化部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学习“博物馆管理学”; |
1987年 | 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彩色连环画《中国民族大家庭》;连环画《天涯芳草》发表于《周末》画报24期;连环画《老兵》发表于《法制画报》12期;连环画《琵琶女》发表于《文艺与你》杂志2期;获文博系列“馆员”职称; |
1988年 | 插图《摆脱死神的一家》、《树林枪声》等两幅获广东省第一届粤版图书装帧设计评奖“插图奖”;国画《昨夜风雨声》获深圳、香港博雅艺术公司国画大赛最高奖——大奖; |
1989年 | 国画《日融融》、《路遥遥》,插图《除去巫山不是云》、《摆脱死神的一家》四件作品入选建国40年周年广东省优秀作品展;参与撰写60卷《中国美术全集》“清代绘画卷”条目;国画《昨夜风雨声》刊登于1989年3期《迎春花》中国画季刊; |
1990年 | 当选为广东省第四届美代会代表;当选为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国画《桂花》入选1990当代中国画珠海邀请展;国画《路遥遥》发表于《作品》杂志第9期封三;应江门市委宣传部邀请,作品20幅参加“苏家五人作品展”;《李锐文苏小华画集》出版; |
1991年 | 国画《秋趣》获首届中国旅游书画艺术节“优秀奖”;开始尝试用撞水撞粉法画花画鸟,之后二十几年使用和逐步完善此种画法; |
1992年 | 国画《秋日池塘》获文化部主办的“国际中国画展览暨大赛”三等奖;国画《剑兰》、《秋光》分别刊登于《花城》杂志5期、6期封面;受聘为广州画院特聘画家; |
1993年 | 获“二级美术师”职称;国画《日融融》发表于《广州美术研究》特刊《新人新作选》封面; |
1994年 | 10月29日至11月4日,在广州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览;作品15件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作品10件参加深圳美术馆主办的“苏家五人作品展”;国画《海棠》为广州博物馆收藏;国画《秋日池塘》为深圳美术馆收藏;出版个人画集《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