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流通纪念币”

收藏天下
浏览次数1238
发布时间12-17 08:58

自1984年发行流通纪念币以来,深受人们喜爱,三十年来,除了九七的暴炒之外,走的都是较温和的路,特别发行前几年,很多人还没有发现它的收藏投资价值,一直处在“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直到1994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它的价值,但也只是处于价值初现,理性地慢慢升值,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情况。九六年末到九七年上半年,流通纪念币出现了疯狂的暴涨,几乎消灭了四十元以下的品种,此后便成为沉沦的板块,一蹶不振,中间虽有数次反弹,毕竟积重难返,无功而折。

  
  其实,流通纪念币不论从收藏还是从投资角度来看,均是上乘之选,有着别的板块不可比的优越。
  
  白鳍豚流通纪念币
  
  一、袖珍板块:三十年,只发行不到几十套,平均每年只有三套左右,这在名目繁多的邮票、金银币、磁卡板块中是没有的。
  
  二、内容丰富:虽然只有区区几十套,但题材丰富,政治、人物、环保、动物、文化遗产、民族自治、民俗生肖、体育、国际重要事件等等都有所反映。
  
  马年流通纪念币
  
  三、价格低廉:全套流通纪念币现在配齐容易,市场价格只有几千元,只有一枚中档小型张或一枚偏低价格金币的价格,凡是工薪阶层的人均有能力集全它,而众多题材的纪念币中丰富的内涵是一枚小型张或一枚金币的内容所望尘莫及的。
  
  四、群众基础广泛:八十年代,当时发行的流通纪念币基本上真正体现了流通功能,不少地方银行均发放到各商业银行作为流通使用,也有不少单位作为工资发放,许多人领到工资后放家一放,懒得理它,因此流落民间的不在少数,直到九七暴局,持人散币的群众才知道它的价值,就一直保留了下来,纪念币因此也在百姓中妇孺皆知。
  
  五、稳定性:邮票、磁卡跌破面值的品种比比皆是,与它们相比,流通纪念币是唯一一个没有跌破过面值的板块,几乎每套新品的发行,市场价格都在面值之上。
  
  六、政策扶持:曾有一段时间,发行部门并不重视纪念币面世后的发展,放任自流,只不过当作货币发行的一个例行工作,但随着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张,纪念币的收藏,充当了中国钱币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这才引起发行部门的重视,从2001年开始,重新理顺纪念币的发行思路,重视题材的开发,增加了文化遗产、民俗生肖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种,从中体现了政策上决心扶持纪念币走向市场,倡导收藏的思路。